调查:78.1%受访者发朋友圈时会设置“分组可见”

[复制链接]
分享到:
发表于 2016-12-9 20:12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展示自己的平台。朋友圈“屏蔽”“分组可见”等功能,也让人们可以在不同人面前展示不同的一面。上周,本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78.1%的受访者发布朋友圈时会使用“分组可见”功能,仅16.9%的受访者从不使用该功能。
受访者会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包括:生活琐事(27.6%)、对热点事件的看法(22.9%)、心灵鸡汤和生活感悟(19.0%)、个人照片(13.0%)、转发推送文章链接(11.1%)、吐槽抱怨(4.3%)等。
在湖北武汉从事新媒体工作的李民民发朋友圈的频率很低,但几乎每次发都会用到“分组可见”。他说:“过多的无效互动、信息传播会让微信好友产生‘累赘感’。我给每一个微信好友都加上了分类标签,这样就可以根据内容定位、结合标签功能实现精准推送,不会打扰到很多人。”
在北京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的雷宗扬则表示,最初使用“分组可见”这一功能,是为了屏蔽老板。“我认为,私人生活和工作应该是分开的”。在他看来,不去屏蔽别人未必是“坦荡”的表现,“那样反而不能更好地做自己,不能想发就发,心里总会有很多顾虑”。
调查显示,至于受访者在朋友圈屏蔽的人员类型,陌生人排在首位,占41.9%;其次是上级领导,占30.0%。接下来是:普通网友(27.1%)、熟悉的同学朋友同事(26.2%)、父母家人(26.0%)。
而说起屏蔽别人的原因,50.1%的受访者是因为有些事情只想和最亲密的人分享,37.0%的受访者表示与别人无关的事没必要让人看到,29.9%的受访者表示是因为别人也同样屏蔽了自己,27.2%的受访者是担心破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,27.1%的受访者表示因为不喜欢某个人。
在频繁使用“分组可见”功能的情况下,受访者朋友圈是否还能反映真实的自己?调查显示,59.9%的受访者认为朋友圈能够反映真实的自己,15.0%的受访者认为不能,25.1%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。
进一步调查显示,37.7%的受访者会根据朋友圈的内容来评价他人的生活状态,36.6%的受访者不会。
江苏常州的吴阳(化名)坦言,每次发朋友圈时,心里还是会斟酌一下。“免不了会去想,这样的内容发出去之后,别人会怎么看我。所以有时候想发一些负能量的东西,这么想过之后往往就不发了,会忍着。少数几次忍不住发出去了,也会在短时间内删掉”。
吴阳认为,现在朋友圈已经成为社交中的一张立体名片,许多人都是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、经历和性格。“所以,展现真实的自己很重要,有时候为了维护形象而‘分组可见’一下,也能理解”。
受访者中,00后占0.8%,90后占24.2%,80后占53.6%,70后占15.9%,60后占4.8%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发表于 2017-6-1 09:55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人一生与股票结缘、一步步做到操盘手、见多了庄家操作伎俩、几年前离职、从此做一个无业的职业股民、慢慢的在一些博文写一些财经评论、业界有点小名气。有幸受邀参加金融界举办的一个民间股票达人的评选活动、从报名之日起、我就开通自己的空间、把每天自己要同步的一些票分享在空间给大家免费给大家参考、因为所有的票都同步进仓、作为参赛的一个资料时要提交上去、所以大家可以放心、当然也不会收取任何费用、包括大家发的红包、都不会收的、只希望能带着大家赚钱的同时,大家能帮忙宣传一下、本人足矣、感激不尽、【球球:476.013.621  威信 wzs11888  验证必填 178】 【加上我好友送价值万元的选股秘籍抓涨停 】必填在验证不然不加 也是防止别人冒充,我为自己代言、实力认证、绝不马后炮!
佛家四字经:一是缘。世间万物皆有相缘,缘是机会,缘是达观;二是空。四大皆空,空是境界,看破红尘,放眼世界。空是智慧,容纳饶恕,不耻下可,海纳百川;三是悟。悟为慧根,启示心智,世事洞明皆学识;四是善。心怀悲悯,心存感恩,积善行,乐助人。  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使用高级回帖 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快速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   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  

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,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、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,只要接到合法请求,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。
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